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县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2-07-13 17:40信息来源:歙县人大监察和司法工委 作者:歙县人大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根据歙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由梅代军主任为组长、洪淦虎副主任为副组长、法制委员会及监察和司法工委为成员的调研组,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县法院四个基层法庭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深渡、王村、杞梓里和经开区人民法庭,并对人民法庭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歙县人民法院现有深渡、王村、杞梓里和经开区四个基层法庭,现有员额法官7名,工作人员31名。2020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3550件,结案3452件,其中:深渡法庭现有员额法官1名,工作人员8名,受理各类案件936件,结案922件;王村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名,工作人员10名,受理各类案件1182件,结案1160件;杞梓里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名,工作人员7名,受理各类案件850件,结案842件;经开区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名,工作人员6名,受理各类案件952件,结案933件。近年来,歙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基层法庭在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司法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四个法庭均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先后获得全省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1名干警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立足案件审判,服务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一是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今年41日经开区法庭正式入驻经开区管委会,实现园区案件专业+快捷+统一办案目标。大力推行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等机制建设,高效办理涉园区企业案件,平均审理期限24天,积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切实减少企业诉讼成本。与执行局建立常态化执行机制,积极配合做好江淮风暴优化营商环境夏季行动,为4家企业执行到位资金700余万元。二是注重护航绿色发展。深渡法庭紧盯新一轮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定位方便库区群众 护航绿水青山,针对新安江两岸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重点河道综合治理、采砂洗沙治理、支流水草治理、增殖放流、沿河服务行业污水处理等工作出现的各类纠纷,成立轮渡法官调解室和生态保护流动法庭,加强对水源地的司法保护,近日,其做法列入最高院推出的典型案例,市委书记凌云作出批示并肯定。位于清凉峰核心景区附近的杞梓里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二)创新工作机制,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加强案件源头预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作用,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深渡法庭依托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设立的无讼社区服务站合力化解矛盾纠纷,2021年深渡法庭所在的大茂社区实现纠纷零诉讼,杞梓里法庭定位融杭接沪桥头堡,设立皖浙边界法官工作室,积极探索皖浙联调联处平台机制建设。王村法庭以狮石法官工作室为平台,成功调处与浙江互通公路建设、漂流项目推进等10多起纠纷,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各地法庭充分运用本地乡贤文化资源,用群众身边人解群众烦心事。二是注重案件调解前置。对涉及婚姻家庭纠纷、合同纠纷、相邻纠纷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注重做好思想教育和法治宣传工作,尽力做成案结事了人和。上述类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84.5%,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强化司法保障,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一是提供便捷诉讼服务。探索建立全能型法庭,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收费、退费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山区群众往返奔波之苦。推广应用网上开庭,致力实现诉讼服务便捷高效。二是常态化开展巡回法庭工作。继承和发展马锡五式审判方式,扎实开展巡回审判、巡回调解、巡回普法等活动,把法庭审理搬至田间地头,将调解工作移至农家舍院,融普法教育于司法服务之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县法院人民法庭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案矛盾比较突出人少案多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深渡法庭仅有1名员额法官,2021年办理案件达到301件,远超院机关民事审判庭员额法官的平均数,影响了基层司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就是员额法官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平均年龄53.3岁。二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和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所需经费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近年来,该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持续加大纠纷多元化解,大力加强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建设、自聘10多名调解员、每年订阅法律报刊、开展相关业务指导培训等,需要的相关经费一直未能予以保障。三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法庭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科技法庭、无视频会议系统,难以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执法办案要求。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法庭人员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结合人民法庭工作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轮岗交流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加强人民法庭的队伍建设。要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学习、院领导下沉基层指导办案等举措,提升基层法庭的司法服务水平。

(二)整合资源,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要通过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资源,加强平台建设,规范调解流程,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合协调、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吸纳德高望重的群体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根据《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公共财政保障,对多元化解纠纷工作所需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加强科技法庭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民法庭工作平台应用和信息平台功能,深入推进网上立案、线上开庭、电子送达等功能,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议政府安排专项经费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