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全县经济税源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06 17:16信息来源:歙县人大财经工委 作者:歙县人大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县近年来经济发展及税源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运佳装饰材料、中链科技、博升纺织、创想科技、新丰化工等22户工业企业,黄山锦绣建设、紫阳兰亭等5户建筑房地产企业,县农商行、嘉银村镇银行2户金融企业,同春大药房、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等3户旅游商贸企业,徽投集团、歙县供电公司等5户国有企业总计37户重点税源企业,详细了解各企业2022年以来生产经营及税收、2024年经营税收目标预测、存在的困难、意见和建议等情况,同时向被调研企业发放税源情况问卷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县经济开发区、发改委、财政局、税务局等8家主要经济主管部门关于全县经济发展、财源建设和税源等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经济发展工作,不遗余力大抓经济、大抓基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全市前列,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长连续两年位列全市首位。预计,2024年全县经济总体将保持回升向好趋势,企业预期和信心增强,除房地产和金融业税收将有所下降外,工业、建筑业、文旅业税收呈稳定增长态势。

(一)财税收入稳中有增。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亿元,增长2.8%,较全市高9.9个百分点;5年平均增长4.5%,较全市高2.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8.2亿元,增长2%5年平均增长4.3%2020年以来连续跨越7亿、8亿元大关。调研的37户重点税源企业,2024年税收自报25户有增长,3户持平,9户下降。尤其是新丰化工预计增长19%,华屹新材料企业在去年翻番基础上,预计增长58%

(二)税源结构逐步优化。2024年,实体经济即期全口径税收收入(剔除缓税、一次性和非本地性税源)预计为12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其中工业税收收入预计5.6亿元,同比增收0.4亿元,占比47%;房地产税收收入预计1.8亿元,减收0.2亿元,占比15%;建筑业税收收入预计1.7亿元,增收0.27亿元,占比14%;金融业税收收入预计1亿元,减收0.1亿元,占比8%。我县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税收结构将逐步改变(房地产税收最多达4亿元),工业税收成为稳定可持续的主要来源。

(三)税源培植力度加大。2023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13亿元。出台支持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招商引资奖补、科技创新奖补、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等系列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31亿元。新增担保贷款16.6亿元,兑现财政贴息和担保贴费资金235万元,发挥了政策推动作用,助力培植优质税源。

(四)新型税源未来可期。2023年,全县新签招商引资项目91个,协议投资额113.56亿元,同比增长48.13%,到位资金100.99亿元,同比增长10.3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2个。今年1-3月份,新签招商引资项目25个,协议投资额68.4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为全县经济发展积累了后劲动能。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拉动住宿、餐饮经济发展,旅游等消费型税收增长较快。

(五)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扎实开展大走访”“新安夜话”“经济开发区工作日”“局长进站等活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实际困难。2023年解决诉求972件,同比下降54%,办结率和调查问卷满意率均为100%,取得企业家一致好评。新开工项目拿地即开工,五证齐发,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如黄山正杰新材料有限公司新上项目环评、安评、能评、职业卫生评等四评只用了半年,而同样项目在蚌埠市审批用了一年。

二、存在问题

从长三角和全省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县财政税收高质量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是:

(一)经济总量偏小,财税增长缓慢。2023年,GDP251.5亿元,同比增长5.5%,低于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省6.9个百分点,总量列全省59个县第45位,增幅列49位,排名靠后。与对标长三角近期赶超的淳安县相比,GDP增幅虽然高0.5个百分点,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少11.66亿元,增幅低10.1百分点;与东至县相比,GDP增幅低1.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低6.8个百分点。追赶目标距离不是近了,而是拉大了。

(二)税收占比较低,财政质量不高。2023年我县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5%,较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较全省低12.4个百分点,而淳安县税比是81.66%2023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含一次性收入和非本地税源企业税收1.8亿元,加上非税收入3.76亿元,共有5.56亿元不能形成实际可用财力。今年一季度地方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2.9%,税比44.1%,为近年来最低。如考虑压减一次性收入和非本地税源企业收入因素,要完成今年县级税收收入8.66亿元目标难度更大。

(三)产业集聚不足,税源比较分散。2023年,纳税5千万元以上企业仅有县农商行一户;税收1千万以上的企业21户(其中工业11户),税收5.83亿,约占税收总收入的40%;税收收入500万元以上43户,税收30万以上的企业有479户。全县28个乡镇2023年地方税收超亿元的只有2个,超千万的也仅有8个,有近一半乡镇(13个)税收在500万以下。

(四)工业经济滑坡,税源支撑不够。2023年,我县未能挤入全市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列全市末位,全市纳税二十强工业企业我县只有四户,最高的列全市第五。受市场和安全、环保政策影响,部分化工骨干企业销售价格、销售额及税收大幅下降,正杰、善孚、友谊南海税收同比分别减少1336万元、701万元、1171万元。博升纺织受汇率和产品价格下降影响,税收同比减少239万元,今年增收难度不小。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效益低,2023年全县2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税收3097万元。纳税最高的微微茶业税收1193万元,同比减少428万元。

(五)房建行业下行,即有税源陡降。我县建筑企业资质等级低,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缺乏竞争力,重大工程投资项目竞争无优势,现行建筑行业税制下,会造成税收外流。县海螺水泥厂2023年税收569万元,同比减少1057万元。房地产业受市场影响,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3%;销售额10.5亿元,同比下降49.5%,今年一季度销售继续下降。商品房销售实行预售制,税收要到交房才能开票体现,周期一般为二年,预计2025年,我县房地产税收将比今年减少一半,发生断崖式下降。

(六)三产触底回升,税收贡献不大。去年以来旅游业回春向暖,但全县景区门票、餐饮住宿和商超等服务业的税收收入仅1000万元左右。棠樾牌坊群景区缺乏投资创新,游客减少、难以为继;湖田山景区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未来收益难以预测。餐饮住宿业个体户多、单个量小,绝大多数免税。金融业发展不景气,县农商行受利率下降和不良贷款增加影响,去年税收同比减少4758万元,今年还难保去年收入。驻歙的中央和省属金融、通讯、电力、烟草等行业税收由上级分配,与我县实际贡献严重不匹配,如黄山市烟草公司去年税收上亿元,分配我县仅908万。

(七)要素保障不强,软环境需升级。受建设用地指标限制,城西园区化工企业已无扩产空间。园中无中试基地,新品开发试产难度大,实施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后,现有化工企业也无法进行技改。城东园区低效闲置企业处置成本高,现有厂房不适应新企业需要。企业反映,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如震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因水灾贷款重购设备,融资规模与产值暂时不匹配,但产品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较好,却难以融资;弘毅纺织经营形势好转,但面临徽商银行要求提前还贷问题;外贸、技术研发、管理等人员招聘难;没有建立统一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成本较高;城西园区污水处理费用较高,供热不稳定,仓储不足;天然气价格较周边地区高;县级支持工业发展政策与安全生产、环保捆绑;政府对企业参展补助标准偏低等。

三、意见建议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抓税源必须抓经济,必须既抓即期又抓预期,既抓税源培植又抓税费征管。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着力在新型工业化上下功夫,夯实支柱财源、优化税源存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树牢工业强县思想,坚定不移举全县之力办好开发区。狠抓实业投资、实体培育,让工业经济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中流砥柱。科学规划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城北高端纸基材料产业园区规划;按照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要求,超前谋划现有企业重组整合方案。抢抓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鼓励和支持现有传统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企业加快数转智改步伐,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发区物流产业园要加快投入使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发挥我县茶叶、贡菊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切实扭转化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下滑局面,不断提高来自工业企业税收比重,使工业税收成为我县支柱税源。

(二)着力在房建行业发展上下功夫,稳定现有税源、遏制税源减量发挥徽派建筑业优势,培养新一代徽派工匠,鼓励徽派建筑企业走出去、创利税。支持建筑企业提升资质,增加工程项目竞争机会。要及时掌握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建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积极做好问题楼盘保交楼工作,适时推出新地块;妥善处理金融和担保机构的抵押资产,按处置程序优先保障企业欠缴税款入库;继续推出促进存量房产和增量住房销售的政策措施,防止房地产税收急剧下滑。关注已出让到期土地出让金收缴工作,确保完成政府基金预算。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有企业对县内砂石资源要依规按市场化有偿取得。做好重大工程项目建筑税收管控,提高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对我县财政贡献度。

(三)着力在文化旅游扩能上下功夫,扩大服务业税源、激活税源变量整合县内旅游资源,促进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通滨江路万年桥到徽城派出所路段,提升徽州古城景区道路通达能力,丰富古城文娱夜生活,变客流客留。在做好徽州古城核心级旅游景区同时,更多关注棠樾牌坊群、雄村、许村、昌溪、搁船尖景区运维,着力开展景区提升工程。支持发展大型住宿和餐饮酒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关心和支持金融、通讯、供电、烟草等企业发展,积极对上争取更多税收份额。鼓励住宿、餐饮和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提高服务业对财政税收贡献额。

(四)着力在抓招商促项目上下功夫,培植后续税源、做大税源增量突出工业招商,围绕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注重现代信息业、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招商。落实奖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研人员。搭建经济开发区物流平台,打通园区内产品上下游关联企业供销渠道。做好重点项目谋划储备等前期工作,一旦有政策资金支持即可开工建设。强力推进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新安江航道整治、湖田山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颐高、田园综合体、丰乐河公园等项目处置进度。以政府投资撬动民间投资。鼓励企业进行零增地技术改造,提高亩均效益。对政府投资项目要按轻重缓急分期安排,监督已引进企业按协议约定兑现有关承诺。加快已签约企业落地开工建设步伐,鼓励现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扩大投资,培植后续税源。

(五)着力在强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容量用地上,县自规局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经济开发区加大低效闲置用地和资产盘活利用力度,县法院要加快企业破产清算和有关民营企业经济案件的审判进度和加大执行力度,做好涉案资产的处置,保障欠税及时入库。用工上,县人社部门要按照企业的不同用工需求协助开展招工,县经济开发区要指导相关企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员工人文关怀、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减少职工流失。金融上,中央金融企业要增加实体经济贷款额度,加快审批进程,防止金融机构对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断贷抽贷;提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加大徽投集团、开投集团、农文旅集团三大国有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培育。服务上,县经济开发区要明确化工园区和高端纸基材料产业园的供热途径和方式,县发改、建设、市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天然气、热汽、污水处理等价格的监管,切实降低化工企业生产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最终成果体现在经济主体对我县投资满意度上,体现在我县企业投资经营成本低于周边区县形成洼地,从而提高现有企业盈利能力和外来企业投资吸引力,增加企业所得税税源。

(六)着力在加强工作领导上下功夫,向管理要税源、提高税收产量税源培植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全县上下要树立大局意识,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抓项目、培税源、增后劲的浓厚氛围。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县财政等主要经济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进一步优化支持经济发展政策。县三大国有企业要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对财政贡献率。增加亩均效益奖奖项,加大对骨干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力度。财税部门要坚持每年开展税源摸排,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税收征管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协调解决;积极做好对上财税政策支持工作,争取更多的财力和税收份额。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企业税收会计业务的指导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经济税源管控,做到既不征过头税,更要防止跑冒滴漏。

经测算,2024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缺口超6亿元,县政府财税等部门在做好税费收入征缴和对上争取工作同时,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千方百计实现预算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