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全县农林业生产大收储大托管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5-07-07 15:32信息来源: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工委 作者: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工委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5-6月,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新安江林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林发公司)等单位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上丰、桂林、王村、昌溪、金川等乡镇开展农林业生产大收储大托管情况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成情况

全县完成农林土地收储、托管面积 72572 亩,其中收储面积54836万亩、托管面积17736亩(全托管8461亩、半托管9275亩)。农地:收储、托管面积15092,其中收储836(耕地485亩、园地299亩、设施农业用地72亩、其他20),托管14256(茶叶6515亩、水稻3092亩、油菜2203亩、菊花1002亩、其他1444)经果林地:托管面积3480亩(柑橘930亩、毛竹784亩、山核桃400亩、香榧林390亩、云芝300亩、其他676亩)。国家储备林地:十六五末,计划分三期收储林地65.64万亩,项目经营期40年,其中,一期(2025年底)收储8万亩。现已完成收储5.4万亩。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收储托管模式多元化,资源利用质效明显提高。收储托管主体多元,国企、龙头民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行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等发挥积极作用;收储托管方式多元,出租(转包)、全托管、半托管、收储等各种方式并行,有效解决因劳动力不足导致的土地抛荒、撂荒问题,规模经营和农机化优势得到发挥。如林发公司将流转后的林地用于打造中药材基地、试点碳汇开发、集中发展油茶、山核桃、香榧等木本油料等产业,实现了集约化经营。王村镇升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农户208 亩低效土地统一全托管,机械化进行稻油种植,水稻亩产从原来的 450 公斤增长至 540 公斤,油菜亩产是从 150 公斤跃升至 220 公斤。

(二)管理管护工作精细化,产品产量质量稳步提升。各类主体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茶园六统一管理和亚行贷款绿色茶园生态补偿项目、三化茶园菊园、山核桃一元钱托管、农事社会化服务等配套项目,推动生产管理标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如小川乡小洲村、王村镇横联村高次等示范茶园,推广粘虫黄板、太阳能杀虫灯、无人机飞防植保、生物肥料等新技术、新产品,种植生态逐步恢复,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深渡镇定潭村未来家庭农场合作社统一组织菊花种植和经营管理,实现规模化、集中化管护,统一种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大大提高菊花产量和质量。

(三)利益分配共享最大化,推动实现共赢走向共富。一方面农户可以从托管土地直接获益,另一方面村集体和主体在稳定经营上实现增收。如,桂林镇竦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的460亩稻田全托管,农户每亩托管收入400-600元,村集体每亩100元,经营主体每亩纯收入稳定在2000元以上。武阳乡正口村100亩全托管茶园示范基地,春茶由农户自己采,鲜叶由黄山锦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溢价收购,夏秋茶收益归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茶农、村集体、企业三方产业紧密,利益共享。国储林项目的实施,林农获得约40-60/.年的收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也获得10/亩的工作经费和收储流转后5/.年的管护经费,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林农还可以参与基地建设增加收入。

(四)政策扶持引导实效化,经营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十四五以来,相继出台农林土地收储支持激励政策,县财政统筹协调9272万元农、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林发公司于202311月获得县农行5亿元项目贷款授信,目前已获2笔放款共3亿元,结合主体工程营造林的实施,促进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康养等配套产业发展20254月,黄山茶业集团建成年产200新茶饮原料生产线,开启我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黄山锦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茶菊产业 龙头企业+村集体+茶农(菊农)的紧密型多方共赢模式,结合历史文化元素,打造茶文旅一体的旅游线路,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茶叶百强企业。黄山合羽欠茶业有限公司共享茶园构建订单定制式的认养经济体系,茶园每亩收入2万元,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农民思想有顾虑。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生存的根本。农民素来信奉勤劳致富,担心土地流转后失去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担心流转市场运行是否规范、经营主体违约或经营不善造成的租金支付风险等。除林地、偏远荒弃茶园和稻作农田外,在茶果、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区,推进土地收储和全托管还需一个过程。

(二)带动示范有短板。经营主体拉动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从国企看,林发公司组建时间不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实施内容多,存在人员力量不足(现有编制人员11)、专业技术薄弱(多年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仅1)、林地经营质量不高、产业发展不快等问题。从村集体经济组织看,收储、托管土地后产业发展谋划思路不宽,现代产业管理技术不足,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从经营主体看,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生产管理水平与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相比还有差距。

(三)专业服务有弱项。我县企业自有和社会化服务刚刚起步,因山区地形地貌、产业分布、农户托管意愿、农机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农事服务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如金川乡全乡山核桃面积2万亩,试行山核桃一元钱大托管过程中,山核桃病虫害飞防,只有一台无人机,一天只能飞防200亩,不能满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县烟稻、油稻轮作规模不断扩大,烟叶和水稻、油菜籽收烘设施跟不上季节性服务需求,桂林镇竦口烟叶种植区急需新建烟叶烘房支持。

(四)政策机制有不足。全县农地收储面积仅836亩,推行进度相对缓慢,农业高质量发展土地托管一次性补助300/亩的政策激励性不够。茶园托管服务大多数是由茶园六统一管理和亚行贷款绿色茶园生态补偿项目资金支撑,项目在2025年底、2026年底服务期满后托管不可持续问题凸显。国家储备林建设责任清单未明晰,考核推进机制未建立,部门和乡镇重视程度不平衡,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氛围尚未形成。由于1981年林业三定后疏于管理,林地四至界线模糊,家庭成员间、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权益纠纷较多,如不能合力攻坚,完成后期国储林收储任务困难很大。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营造氛围上打开新局面。今明两年,我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要全面完成,做好当前土地收储托管工作宣传引导尤为重要。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审慎推进流转合同的过渡衔接。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尊重农户意愿,给农户提供更多流转选择方式。要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体系和监管制度,防止侵犯农民权益,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环境。

(二)加快培育经营主体,在示范带动上发挥新作用。经营主体在土地收储托管过程中发挥着龙头作用,要重视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培育。开投集团要加大国家储备林项目运营专业人才的定向招引,提升林发公司项目专业运营水平和实施成效,创建高效创新型现代企业,打造两山转换歙县引领性示范企业。要及时兑现已出台政策的项目补助资金,减轻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增强发展信心。要结合我县山区经济特点,针对性调整优化大收储大托管奖补规模门槛,积极鼓励各类主体深入参与。要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和项目保障,对与农户、村集体联系紧密,联农带农强,实现共赢共富的经营主体优先安排涉农项目,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鼓励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三)加速服务体系建设,在农事服务上取得新突破。农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体系是土地收储托管的必要环节,要鼓励企业、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开展社会化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谋划购买农事公益性服务。要进一步总结山核桃一元钱托管和茶园六统一管理服务经验,现阶段积极推广类似这种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地有人种的农户容易接受的托管服务模式。要先行开展农事服务专业人员培训招引工作,做好人才储备。要筛选好农事适宜机具,纳入农机补贴目录。要在粮油、烟叶、菊花主要托管产区,新建和完善收烘储存服务设施,保证农产品品质。

(四)加强政策机制创新,在制度保障上实现新提升。要把大收储、大托管工作作为“5321”乡村振兴行动的重要抓手,形成各有关部门、单位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完善国家储备林项目推进机制,纳入全县林长制考核范畴,项目乡镇要强化专班职责,积极调解遗留纠纷,按时推进林地收储;县林业局要协调乡镇做好林地流转林木收储工作推进,跟进项目建设技术指导;林发公司要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创新林地经营模式,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歙县样板。要进一步完善我县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及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奖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大收储、大托管政策,积极探索承包土地自愿有偿退出、收储托管与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路径,推进我县农林产业和城镇化进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