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
(2022年第5号)
县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9日,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黄中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歙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目标,聚集发展合力,坚持发挥独特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创意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域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歙县样板,2022年成功创建安徽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对此,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给予充分肯定。
会议指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整体成效不够显著,全域旅游发展氛围不浓,旅游基础短板严重,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宣传营销有待创新。为此,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
(一)坚持高位推动,做好规划引领。围绕“古城、村落、田园、江畔、云巅”五大主题,以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核心景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县旅游行业理念、规划和机制的全面进步,实现全域旅游提档升级。一要凝工作合力。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协调,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涉创部门和属地乡镇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调联动,强化工作合力。二要抓理念更新。围绕旅游发展观光农业、新型工业、现代物流、生态城镇、美丽乡村,推动旅产一体、旅城共生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我县“一城一江一山、一环三线、十大旅游集聚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目标。强化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绿道景廊建设,打破旅游行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壁垒,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三要强规划布局。明确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做好产业布局、新型业态融合、文创产品创意开发等规划。按照“多规融合”思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旅游项目建设预留空间。坚持国有化为主体经营思路,探索成立国有控股歙县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全县优质旅游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四要促机制完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调度,营造比优争先的氛围。完善旅游工作成果考核机制,将旅游发展列入乡镇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内容。五要明资源底数。深入开展调研,摸清旅游资源底数,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实行分类归档、动态更新。
(二)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根基。一要完善公共服务。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公厕规划建设,强化农家乐和民宿旅游生活用水保障;健全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做好乡村智慧旅游建设,引进光影动漫、旅游云服务、线上游览等旅游新业态。全面整合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和信息,打造集查询、购买、预约等服务于一体的商务运营平台。二要提升旅游路网。加快推进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交通道路提升工程、许村镇跳石至呈坎道路升级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全面强化道路环境整治。三要建强人才队伍。大力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支持知名旅游企业在我县设立工作机构,强化与黄山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围绕“服务、管理、营销、创意”四个方面,组织开展系列培训及技能大赛;健全旅游人才安家落户、职务职级晋升方面保障机制,“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三)聚焦品牌提升,擦亮文旅名片。一要深化核心景区打造。大力拓展徽州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空间,积极培育徽州民宿群、民俗演艺、古城夜景等深度观光休闲业态,营造一个“全景古徽州”的旅游场景;以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品牌建设,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二要做好徽文化文章。以文化保护利用为抓手,大力实施徽州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保护利用工程,全力打造徽文化核心区,加速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提高文化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三要加快新型业态培育。紧紧把握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列入省级“疗休养”基地的契机,做好“疗休养”文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把我县打造成省内及长三角“疗休养”旅游目的地。发展特色住宿,大力实施徽州民宿“一十百千万”工程,做好“小民宿、大文章”;开发夜间文旅,打造“夜泊徽州”,丰富夜游、夜宴、夜演、夜购、夜娱、夜宿等“六夜”业态;做强徽州研学,开展研学营地(基地)标准化创建和认定,合力打造研学旅行营地,提升研学产品品质。四要强化融合发展。牢固树立抓旅游促发展的理念,推进全地域、全产业、全资源的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生态”,以景区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要求建设村镇,全力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使绿水青山成为全域旅游最鲜明的底色。推动“旅游+乡村”。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制定景区村落创建行动计划,县政府每年重点谋划1—2个大项目争取专项债资金,推进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全域环境整治和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打造歙县“新安山居”村落品牌。推动“旅游+文化”,规划建设一批文化遗产依托型、徽州生活体验型度假地,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旅游更有“诗意”,让文化走向“远方”。五要创新宣传营销。实施全员营销,科学运用行政与市场手段,融合各方力量,形成全员旅游营销良好氛围。强化精准营销,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紧盯当前研学游、休闲游、疗休养等发展态势,针对性包装策划好四季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引导和适应游客消费,进一步提升人气。突出节庆赛事营销,围绕“品味歙县·自在乡村”品牌,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节庆活动,继续举办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三潭枇杷节等主题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旅游市场占有率。
(四)压实监管责任,守好行业口碑。一是健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有效承担旅游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旅游营销及综合考评等职能;积极推动我县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创新,健全全域旅游综合执法机制。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旅游文明建设,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加强民宿日常监管,规范民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推进环境提标。开展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徽州天路等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路边、水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推进重点旅游村镇“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旅游环境。
歙县人大常委会
2022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