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县全民健身工作情况报告意见的报告(摘要)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考核体系,适时调整歙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民健身工作。制定《歙县体育设施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大力实施《歙县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围绕补齐短板,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
(二)加强资金投入
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护、管理资金列入本级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2023年县财政下达全民健身资金共544.53万元,2024年下达全民健身资金608万元。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猛犸象户外用品(北京)有限公司、黄山市谨源奥莱置业有限公司、歙县瑞豹自行车行等企业赞助徽州古城百公里越野赛、歙县夏季篮球联赛、英坑自行车爬坡赛等体育精品赛事。
(三)加强体教融合
完善《歙县体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奔跑吧·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组队参加省、市青少年锦标赛,获省县级青少年田径锦标赛3金1铜,为历史最好成绩;获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锦标赛15金16银13铜。
二、强化体育资源供给
(一)挖掘健身设施供给潜力
充分利用“金角银边”建设百姓身边的健身场所,完成丰乐河滨江公园建设,设置篮球场、健身步道、滑梯、秋千等体育设施和微景观、亲水平台等节点,现已成为我县体育运动休闲网红打卡点。建设扬之、练江、渔梁两岸沿河健身步道9公里,贯通丰乐河健身步道。在歙州公园内新建秋千主题口袋体育公园,县农业农村局边地块新建口袋体育公园,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二)健全体育设施管护机制
制定了《歙县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办法》《歙县体育场馆场地及设施维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乡镇、村等各方责任,进一步规范全民健身设施、体育场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全县体育健身设施正常运行。2024年以来,全县完成 33个农村文旅体设施管护不到位问题的整改。严格落实《黄山市物业管理条例》,加强有物业管理小区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维修管理。按照新建小区严格落实人均体育面积室内0.1平方米或室外0.3平方米的标准,完成对紫阳兰亭一期工程的验收工作。
(三)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完成2024年全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33处,更新升级城区6大主题公园的健身路径,建成2个百姓健身房、2个口袋体育公园。完成富丰新城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规划设计,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完成歙县智慧体育公园(原永安驾校及周边闲置地块)概念性策划方案。全面摸排“6·20”“6·23”洪灾体育场馆水毁情况,编报项目、整合资金开展维修。
三、提升服务管理效能
(一)加大惠民开放程度
严格执行《歙县体育场馆免低开放制度》,近一年来,我县“三场两馆”(体育场、篮球场、门球场、体育馆、游泳馆)接待免低开放人数超25万人。积极推动学校“一场两开”,现有33所学校体育场馆已向社会开放,占比51%。
(二)规范国有体育场馆管理
完成“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的统一管理,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取阜之星体育、奥星体育等优秀团队运营游泳馆、体育馆等公共体育场馆,促进可持续利用和提高社会效益。
(三)加大体育队伍建设
推动体育协会常态化组织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广场舞等线上+线下多项目多渠道体育项目培训1000余人次;开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推选10余名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一、二级培训。
(四)强化协会、场所的监管
加强对体育社团的引导和管理,组织县篮协、足协、乒协、游泳、广场舞等10余家单项体育协会召开行业协会培训会,学习行业协会管理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协会的管理运作。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监管,基本形成“属地管理、行业主管和部门监管”的责任体系。
四、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等媒体平台,采用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2024年以来,我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等在国家级媒体发稿2篇,安徽卫视5篇,市级媒体12篇,歙县文旅公众号发稿超50篇。
(二)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精心举办形式多样、门类齐全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2024迎新登高健身大会、2024歙县夏季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篮球(歙BA)、足球(歙超)、羽毛球、象棋、自行车、游泳、广场舞等30余场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参赛人次超万人。
(三)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依托斑马健身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工作,免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开具体育运动处方,做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科学健身指导中心赴昌溪、徽城等乡镇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受益群众达200余人。
五、推进产业多元发展
依托我县优质户外体育资源优势, 创新“体育+”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创新产品供给,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体育+招商”
引进无锡锡奥体育公司在我县注册黄山徽越体育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在我县开展越野跑、马拉松等引流赛事活动。
(二)“体育+旅游”
成功举办2024不止骑环黄山自行车赛(歙县站)活动、徽州古城百公里越野赛、全省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绿水青山桨板赛和杞梓里英坑自行车爬坡赛,吸引了国内外近万人参加,带动综合消费近亿元。
(三)“体育+业态”
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IP,结合赛事举办推出相关业态产品,在赛事主会场设置徽物集,展示销售歙县文创产品及土特产;在体育赛事举办中展示徽州武术、许村大刀舞、鱼灯舞等非遗表演,凸显歙县赛事特色、提升赛事体验;徽州古城3V3篮球争霸赛期间,组织选手学习鱼灯、徽墨等非遗制作,研发非遗研学产品。幕野山庄和山瀹露营等自驾车营地建成对外开放。
(四)“体育+科技”
积极谋划在现有的省级体育生态公园基础上,融入科技元素进行改造提升,在公园内球场、健身路径和健身步道融入智能元素,建设服务于社区群众的智慧体育健身场所。
六、下步打算
(一)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性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完成9公里沿河健身步道建设,开展第二期健身设施建设,计划在有关乡镇建设10多个全民健身点。谋划制定《歙县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政策》,大力推进推动学校“一场两开”工作。
(二)开展系列赛事活动
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激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继续举办徽州百公里超级越野赛、不止骑环长三角自行车挑战赛等精品体育赛事活动,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IP,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体育爱好者来歙县参赛休闲度假。
(三)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
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完成体育总会换届,组建歙县老年体育协会,加强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作用,加大对地方全民健身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