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县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意见的报告(摘要)
一、主要成效
(一)持续优化发展氛围
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把职业教育发展列入“七个强县”建设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歙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分年度部署落实部省共建技能安徽工作目标、任务。
1.围绕新主题,加强职教活动宣传引领。全县坚持每年组织学校围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等主题,深入开展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活动,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氛围。坚持结合实际,走行知路,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和行知学校办学特色,创新开展“非遗进校园”,每年举办“行知杯”非遗教育创新创意作品大赛,展示办学成果,增强全社会对县域现代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与认可度。
2.紧盯生命线,加强春、秋两季职校招生管理。生源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确保每年春、秋两季职业学校招生任务完成,全县统一部署,统一调度,落实日报跟进制度,融入新媒体等方式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安徽省行知学校办学规模。2024年年安徽省行知学校招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县外招生人数远超往年。根据统计,2020年行知招生342人,其中县外150人;2021年行知招生561人,其中外区县81人;2022年行知招生715人,其中县外66人;2023年行知招生807人,其中县外189人(春招56,秋招133);2024年行知完成招生1169人(其中天赋教育城分部74人),其中外区县招生311人(春招57,秋招254),创历史新高。生源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为安徽省行知学校争创国家“双优”职业学校奠定良好基础。
3.瞄准大难点,促进学校“三风”(校风、教风、学风)转变。职校学生管理是大难点。为加强校园“三风”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全县围绕“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目标,持续推进学陶师陶研陶做陶工作和学风校风整治,从学生身边事身边人入手,积极推行“面向人人、校企育人、生利成人”的职教模式,成效显著。行知学校现在每月开展的“德技双修”陶园之星评比、每年开展的“优秀毕业生”评比和“职教周”“行知周”等活动不仅充分展示学校新形象,而且赢得不少社会认可。
4.贴近大市场,加强学校办学内涵提升。全县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推进“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三融”(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取得实效。2021年来,行知学校坚持开设“校企定制班”,共计5个班,培养学生已达123人。持续瞄准对口高考、技能大赛和教研三个目标提质培优,学校办学质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
2022年来,全县根据中央第五巡视组巡察安徽意见,及时完成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整改(歙县现代职业学校目前已无师生,正在依法依规履行终止办学程序。县域内安徽省行知学校通过办学水平A类评估,徽州师范通过办学水平B类评估。对于两所学校的招生,全县坚持一视同仁,鼓励支持),同时“三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布局。
1.在提升办学水平上下功夫。全县先后承担并全面完成省中等职业学校质量提升工程13个项目建设任务,提升办学内涵。先后通过专项债等方式,投入资金6200万元用于安徽省行知学校加大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23年9月安徽省行知学校获批全省首批高职中专分校办学资格,设立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行知分校。2024年分校计划招收大数据与会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各40人,引人瞩目。
2.在优化专业建设上下功夫。面向县域市场,调整优化学校5大专业群18个专业。坚持结合实际,立足传统文化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两个方向争创优质专业。在弘扬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产业方面,申报增设茶叶制作工艺、新安医学等专业或校本课程;在先进制造上,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在旅游服务上,向民宿专业拓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上,向新能源汽车转型。2023年学校非遗特色人才培养示范案例被住建部列入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
3.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下功夫。2022年起,安徽省行知学校与杭州计算机学校合作设立天赋教育城分部,建设视觉创意产业(目前分部学生112人,2024年秋招将增38人);与浙江东进航空科技开设无人机专业;与浙江淳安千岛湖、宁波行知等中职学校开展互派交流学习。学校作为中陶会非遗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单位,在广西柳州成功召开中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2023工作年会。2024年4月,县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黄山天赋教育城技工学校项目破土动工,目前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的综合楼即将封顶。
(三)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顺利及时完成市政府2023年100项创新性任务之一,结合实际创设行知徽派古建产业学院。目前学院学生人数近200人,运行正常。
2.坚持“三引三入”(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开办“校企定制班”等培养人才,依法依规加强职校毕业生实习实训管理,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包容普惠性考核指标增长。安徽省行知学校多次邀请企业入校举办人才招聘会,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先后聘请16位国家非遗传承人、徽雕工艺大师长期驻校,开办“大师工作室”,在培训基地任教。他们与学校理论课老师合作推行“双导师”联动教学,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实现非遗传承学校阵地课程化培养。2023年全县已建有市内外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校企合作企业20余家,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基地10余个。其中黄山市古城歙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之一,歙县徽文墨厂、安徽德博杰机电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批校企合作示范企业之一。安徽省行知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2024年6月,歙县经济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智能制造方向)被作为全省第二批培育项目进行了申报创建。
3.发挥学校优势,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技工技能培训,促进产教融合。2022年3月,安徽省行知学校在原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中心基础上成立培训鉴定中心,整合优化资源打造劳动者培训学习平台,常年为县域企事业单位开展车工、工艺品雕刻工、农业园艺生产技术员等8个职业20个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2023年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00余人次,完成近300人考证,通过率达93%以上。
(四)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质量
1.如期实现安徽省“双优”中职学校争创目标。2024年1月,安徽省行知学校5个项目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立项名单。5月,行知徽派古建产业学院成为2023年度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项目。学校民间传统工艺(徽雕艺术)被认定为省级优质专业(全省171个),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群被认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建设项目(全省66个)。学校获得安徽省第三批优秀(A类)中等职业学校奖牌;牵头组建的安徽省非遗职教集团获得安徽省首批示范职教集团奖牌。至此,学校成功跻身全省“双优”中职学校。
2.如期实现“升本”“大赛”“教研”三突破。2024年对口高考,全县职业学校录取本科学生71人,其中安徽省行知学校137名考生有69名被录取本科院校,录取率达50.4%。2023至2024年度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行知学校获得12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个;全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教师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学校实现“升本”“大赛”“教研”三突破。
3.如期取得“三通”新成效。学校立足实际,开设的职普融通冲本班、中高职贯通大专班、校企定制直通班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办学方向越来越坚定。2024年安徽省行知学校分别与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开设大数据与会计、电器自动化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起步“3+2”中高职贯通办学发展之路。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创行知非遗学院
坚持做大做强安徽省行知学校,拟在安徽省行知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基础上,规划新建一所以非遗教育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拟命名“安徽省行知非遗职业学院”),实现新突破,有效提升特色人才高水平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双优计划”,积极推进安徽省行知学校创建国家级“双优”中职学校。推动安徽省行知学校实施关键要素“五金”建设行动,打造一批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培育一批省级优质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群。
(三)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紧密结合全县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加快传统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加强与歙县经济开发区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做实行知徽派古建产业学院和县经济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强化学生实习引导,提升毕业生留黄率,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