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督视窗

歙县人民政府关于黄山贡菊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11-28 14:48信息来源: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工委 作者:县人大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根据《关于印发<歙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黄山贡菊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询问实施方案>的通知》(歙人办〔202430)要求,现将我县黄山贡菊产业发展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县种植菊花始于北宋末年,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清光绪年间,产于歙县金竹岭的白菊花因进贡朝廷而得名贡菊。1997年,县首次冠名黄山贡菊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广告宣传,自此黄山贡菊成为歙县特产徽州贡菊、徽菊的代名词近年来,我县菊花(黄山贡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按照建基地、提品质、育品牌、强龙头、深加工、促融合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黄山贡菊产业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产业基础持续夯实全县黄山贡菊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菊花生产经营主100余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近50含省级龙头企业4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复合型茶菊经营单位10主要品牌有芽典“徽源”、徽仁堂等。200410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黄山(徽州)贡菊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家企业先后荣获安徽省十大皖药(黄山贡菊)示范基地。2023年,县经营销售黄山贡菊4000、销售额6亿元,通过线上线下批发经营菊花数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初步形成了歙县菊企买全国、卖世界的营销格局,对国内菊花价格走势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围绕黄山贡菊质量和产量全面提升,我县从转变黄山贡菊基地建设模式入手,鼓励企业、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土地托管模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示范种植生产。以示范基地为基点,组织开展黄山贡菊高质量生产技术培训、宣传和指导六统一为举措,大力推广土壤改良肥、生物有机肥、多功能膜覆盖、绿色生物防控、高产株体培育、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系列新技术新产品。2023年,按照《中国药典》和《代用茶》检测标准,我县黄山贡菊农残和产品质量100%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三)科技创新有效推进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贡菊种质提升,贡菊品种选育实现重大突破,贡菊1号、贡菊2号、金贡菊等3个新品种完成省级品种鉴定与登记;安徽科技学院牵头组建的安徽歙县贡菊科技小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黄山市芽典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山歙县雅氏茶菊精制厂、黄山徽药饮片有限公司的贡菊生产基地被授予安徽十大皖药(黄山贡菊)示范基地。

(四)品牌宣传不断创新持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每年组织茶菊企业赴山东、合肥、深圳等大中城市开展黄山贡菊品牌宣传与推介。连续两年举办黄山贡菊产业发展大会,大力宣传推介黄山贡菊,通过大会宣示了黄山贡菊原产地主权,凝聚了人心,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美誉,为歙县黄山贡菊产业高质量发展续写了新篇章。充分利用央视广告现代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品牌宣传,黄山贡菊品牌效应、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20211016—2022425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等栏目开展黄山贡菊品牌宣传。

(五)菊文旅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和推动菊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挖掘黄山贡菊文化内涵,创作黄山贡菊原创歌曲、历史情景剧、黄山贡菊菊艺表演、黄山贡菊非遗制作技艺等文化产品,徽州贡菊传统制作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成功开辟北岸——高山槐棠菊花旅游线、溪头——大谷运大野自驾游旅游线,先后举办贡菊采摘、观光、摄影、民俗表演、技艺大赛等各类大型文旅活动,有效宣传了菊文化、菊生态、菊品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存在问题

      (一)市场竞争力下降一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省市如河南、云南等地实行规模化、基地化种植,且政策扶持力度大,菊花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对我县黄山贡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冲击,价格恶性竞争趋严重。由于消费市场整体低迷以及外省市低档次菊花的劣币冲击等因素,近几年菊花库存增加库存叠加效应明显。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品牌建设乏力。黄山贡菊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和公用品牌,其带动力和影响力仍不。县外市场产品混乱,经常出现七月菊冒充贡菊现象,对道地药材——黄山贡菊带来巨大冲击,监部门在打假时得不到有效支持,给歙县的黄山贡菊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了阻碍。三是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安全、优质和健康已成为菊花市场竞争的关键和制胜的法宝,部分产区监管薄弱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风险

(二)生产种植成本较高一是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落后。我县许多生产性基础设施支撑力脆弱,存在生产基地农田高低不平、渠道硬化、灌溉难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极大限制生产潜能提升。二是生产管理机械化应用水平低。我县耕种和管理模式多为小规模碎片化的模式所有的菊花采摘一直人工采摘,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大多是传统老设备,劳动强度大、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三是人力因素制约较大。农业生产的兼业化、老龄化、女性化趋势日益严重,从业人员年老体弱,有效劳动力不足,平均劳动效率较低。四是生产端抗风险能力弱。极端天气趋于多发,对黄山贡菊生产影响不小,但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效果仍有限。我县菊花保险理赔最高限额600/理赔额与种植菊花的成本(种植环节成本4200元、采摘加工成本2400元)差距较大,菊农种植大户参保意愿不强保险参保率偏低。

(三)企业的竞争力较弱一是缺乏领军企业。县内缺乏大型骨干菊花经营企业,尤其是省市级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加工包装的设施与设备落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黄山贡菊龙头企业招引、培育不足,企抱团合作意识不强,缺少可以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优质龙头企业。二是产业链较短。我县现有的多数黄山贡菊产品均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加工转化升值能力弱,缺乏精深加工,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无法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三是菊企竞争意识不强。部分菊企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对消费群体和营销方式研究不足,对电商、直播等现代营销手段重视和吸纳不足线上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四)销售手段较落后一是销售渠道单一。受传统营销模式影响,我县销售菊花以固定客户销售渠道为主,主要销往药企,全国各地的电商都打着黄山贡菊旗号销售,导致本地产品销售价格低,没有溢价能力,菊农因为收入低而生产积极性普遍下降。二是缺少面向国际的多功能现代化菊花交易市场。我县的菊花交易市场局限于只以销售为中心的传统市场,无法有效面向国际,交易范围和销售规模受限

(五)保障凝聚力不足一是政策资金扶持不够。黄山贡菊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与产业发展所需仍有较大差距,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多方协同合力不足。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尚未形成有效良性互动,凝聚发展合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县政府将会同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黄山贡菊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充分保障黄山贡菊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菊农增收的有效抓手。

(一)强品种,筑牢黄山贡菊产业基础一是加强品种选育。依托安农大等科研院校资源,开展黄山贡菊品种选育、区试和生物育种研究等工作,并完成省级品种鉴定与登记,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储备,加快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种苗繁育生产步伐。二是打造良种示范基地。积极推进黄山贡菊专业化育苗基地建设,示范、推广脱毒组培育苗、扦插苗育苗实用技术,提高黄山贡菊抗病抗虫、抗旱、抗涝等抗逆能力。

(二)强品质,夯实黄山贡菊产业根基一是强化菊农种植环节的源头管控。推进菊花生态绿色种植,普及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倡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进一步加强与各大科研院所合作,对菊花种苗繁育、生物药剂、生物肥料等应用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加大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二是加强GAP品质溯源建设。逐步推进GAP应用覆盖至规模化黄山贡菊基地和企业,按照六统一(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种植技术规程,统一采购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的创新管理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黄山贡菊全过程追溯系统,增强消费者对黄山贡菊品质的信心,消弭黄山贡菊在产品道地性、市场价格等方面受到的外界冲击。三是打造黄山贡菊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整合科研院校与科研成果资源,积极建设3-5个黄山贡菊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全县黄山贡菊栽培生态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加工清洁化、产品优质化。四是开展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工作。每年到乡镇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结合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宣传等活动,宣传农药相关法律法规和农药合理使用技术,增强菊农科学用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五是加强农药市场检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对经营逐户巡查、进村入户倒查和随机检查方式,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菊花等作物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强品牌,提升黄山贡菊产业形象一是以黄山贡菊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全面创新国家地理标志黄山贡菊产品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新模式。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快注册证明商标,积极宣传推广黄山贡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规范使用,有效加强黄山贡菊产品保护,保证产品质量和特色,有效遏制各种侵权现象发生。三是推动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促进黄山贡菊地理标志产品贸易,有效开拓一带一路及欧洲市场,为有效阻止对黄山贡菊地理标志产品的假冒和伪造提供法律保障,扩大了黄山贡菊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积极举办各类黄山贡菊推介活动,扩大黄山贡菊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加强品牌营销,鼓励各菊花主产区开展菊文旅活动,切实提高黄山贡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打造浓厚菊文化氛围。做好菊文化挖掘与保护、黄山贡菊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推进菊旅深度融合。在重要交通要道、醒目位置植入菊元素,使菊文化融入全民日常生活。

(四)强品味,打造黄山贡菊产业特色一是优化产品品味精细把控黄山贡菊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保持黄山贡菊原味的独特性,满足消费者对味道和健康的双重追求。二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菊花(黄山贡菊)流通质保仓建设,完善黄山贡菊的低温储藏、冷链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保证黄山贡菊的原味和营养成分。三是赋能生产装备结合产业强镇项目的实施,改造提升雅氏、佛川等一批初精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加快提升黄山贡菊数字化加工技术,全面推动厂房清洁化、设备智能化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五)强品类,延伸黄山贡菊产业链条一是做强龙头企业。以歙采缤纷产业园茶菊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引进医药、日化等相关领域的优质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基地建设、大健康、药品和日化等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以及仓储物流、科研创新等全产业链开发,打造1-2家在国内国际菊行业或医药行业有竞争力的头企业。二是积极推进黄山贡菊系列产品的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积极引进相关企业研发新式饮品、药用产品和功能性日化产品,拓展黄山贡菊的药食同源价值,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满足品类多样性需求。通过细分消费群体,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深化贡菊衍生产品研发打造高、中、低端相结合的产品结构,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六)强品行,做好黄山贡菊产业保障一是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摸清黄山贡菊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完善政策,加大人才、用地、法律、资金、信息、激励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广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模式;明晰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共同抓好分工落实,协同推进黄山贡菊产业发展;完善歙县黄山贡菊协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黄山贡菊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开展交流活动,组织菊花展评活动,发布菊花新品种和新技术。二是建设菊花大交易现代化市场,推动歙县菊花(黄山贡菊)市场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畅通市场数据信息流,整合线上线下交易数据,推动实现跨部门共享,使之成为高度对外开放的国际性菊花(黄山贡菊)产业发展交易中心。三是拓宽并规范销售渠道。加强对市场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市场,探索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不断加强市场拓展,市场占有率,提升菊企市场竞争力。加大电商平台宣传营销力度,鼓励菊企积极开展网络促销、直播带货等活动,规范网络直播入市资格、直播间、选品管理等,动态跟进保障直播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加快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提升线上销售规模与影响力。